杜松是意大利的常见植物,人们不仅用杜松的果实入药,更将其用于制作精油和烹饪,但小编相信最最为你所熟悉的一定是金酒(Gin,即杜松子酒)啦。不过,小酌还是留给好友相聚吧,本文要聊的,可是杜松本尊和艺术的渊源哦。

《贞洁的寓言》,皮耶罗·迪·柯西莫(
Piero di Cosimo)创作于约1490年,现存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

艺术家生平:皮耶罗·迪·柯西莫(1462-1522),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出生于佛罗伦萨。柯西莫最为擅长描绘神话及寓言题材的作品,画风受早期尼德兰绘画影响颇多。他笔下的人物带有一种古怪的气氛,也由此形成他独特的作品风格。据传画家的性格也同样乖僻,例如,因为恐火, 他从不做饭,只以煮鸡蛋为生。瓦萨里评论他“相对人类而言更像是一匹野兽”。

杜松篇
神话起源:
美狄亚用杜松枝催眠看守金羊毛的恶龙
寓意:
纯洁、永恒、基督受难

罗德岛的阿波罗尼奥斯在《阿尔戈英雄纪》中曾记述,美狄亚为了帮助伊阿宋取得金羊毛而施法使看守的恶龙熟睡,使用的魔液就是从杜松中提取的。
如同栗子壳一般,杜松针刺似的树叶紧密地保护着自己的果实,由此被公众视为贞洁的象征。类似的观点老普林尼(古代罗马百科全书式作家,著有《自然史》)也有所提及,他认为杜松的质地保护了自己免遭白蚁的侵袭,同时因木质坚硬,杜松本身也极难腐坏。拉丁史学家援引了相关的例证,指出在西班牙的萨贡托港,矗立着一座献给月亮神狄安娜的神庙,该庙修建于特洛伊战争前两百年,但庙中用杜松木制成的大梁至今还完好无损。所以,杜松在人们的心中也常常代表着永恒。除此之外,许多作品还把杜松的针叶同基督受难时头戴的荆冠联系起来。一些地方甚至在基督降生或表现圣母子的场景中装饰杜松,以时刻提醒人们基督悲剧性的命运。

下面,就用达芬奇和波提切利的两幅传世之作,来看看大师笔下的杜松是怎样呈现的吧。
《吉妮芙拉•本奇肖像》,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创作于1474-1475年,现存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

作品解读:
* 在意大利语中,杜松的发音与肖像中女子芳名吉妮芙拉近似,因此绘于画面背景
* 根据最近研究表明,原画的尺寸较我们目前看到的版本更大,画中女子的手臂应可见,删减原因暂无权威说法。

艺术家生平:达芬奇(1452-1519)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博学者、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艺术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并被认为是所有人中拥有最多不同类型天赋的人。除绘画外,他在音乐、建筑、几何、解剖、数学、天文学、气象学、地质学、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光学等诸多领域均取得显著成就。绘画代表作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朱迪斯带回荷罗孚尼首级》,桑德罗•波提切利(Sadro Botticelli)创作于1469-1470年,现存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

作品解读:
* 朱迪斯假意投靠敌军,借以接近包围了犹太城的大将荷罗孚尼,在宴会上,她杀死醉酒的荷罗孚尼,砍下他的人头带回犹太城中。
* 画面中的杜松暗喻了朱迪斯不屈的美德。
* 朱迪斯手持橄榄树枝,寓意杀掉荷罗孚尼后,为犹太人带去和平。
* 荷罗孚尼的人头,这位亚述将军虽包围了贝托利亚城,却因受到朱迪斯的诱惑而身首异处。

艺术家生平:桑德罗•波提切利(1445-1510),文艺复兴早期的佛罗伦萨画派艺术家。作品的显著特征在于对三维立体事物的把握及对人物细微表情的掌控,艺术成就受到美第奇家族的高度认可,因此获得政治上的庇佑以及有利于绘画创作的其他有利条件。1477年,为美第奇别墅创作了《春》,是其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大自然中的杜松和杜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