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幸存者,意大利作家普里莫`莱维的一字一句都仿佛是通向那个地狱的阶梯,在他的书里,我们能清晰地看到法西斯暴政的本质, 不光毁灭人的肉体,还毁灭人的灵魂,甚至是为多一块土豆,人们就能亲手将同胞送进焚尸炉。《这是不是个人》是他的第一本书,写于离开集中营的两年后,不同于其他作者对残酷场景的直白描写,普里莫的书里更多的是对人性的思辨。

《这是不是个人》是普里莫 ·莱维描写奥斯维辛经历的回忆录,卡尔维诺为他撰写书评,迄今为止这本书已被翻成四十多种语言。西方世界有评论认为有关集中营虐待、屠杀犹太人的所有文艺作品里,这本书是最好的。

 

无论是译者北京外国语大学意大利语教授沈萼梅还是外界媒体都对本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很多人觉得提起法西斯应该咬牙切齿地写,应该声嘶力竭地呐喊,用强烈控诉的语言。可莱维不是,他非常低调、非常淡定、非常理性,但越是这样的语言,越动人。” ——沈萼梅

莱维笔下的集中营是毁灭营,不光毁灭人的肉体,还毁灭人的灵魂。书中有这样一群处于“灰色地带”的人:他们本来也是囚犯,被虐待、侮辱,但为了活久一点,与纳粹合作。他们为了自己碗里能多一块土豆、为了让自己的身体不那么劳累,讨好敌人,做起了更为残暴的工头,亲手把同胞送进焚尸炉。莱维在书中写:“纳粹你胜利了,你真的胜利了”。

“这是让我感觉最悲哀,也是最为触动的部分。”北外外国文学研究所副教授王炎说。他认为“纳粹胜利了”不是因为他们建立了希特勒口中的神圣帝国,而是奥斯维辛把人转化了,受害者成功吸纳了施暴者的逻辑,人不再是人,人没有了人性。——财新网记者

莱维并不认为人类天性是神圣的,他持续揭示了世俗人性的断裂——他捍卫人类的尊严,即使他逐渐意识到在某种程度上无法为人类这个物种辩护。——《纽约时报》

莱维作为幸存者,却始终对他的“生”无法释怀,他遗憾当时自己没有为别人力所能及,悔恨与朋友发现水源后没有与更多的人分享。在我们看来,其实情有可原,但这些却一点一点累积成莱维身上的重负。1987年4月11日,莱维从都灵的家里跳楼自杀。同为集中营幸存者、获诺贝尔和平奖的美国作家埃利·维瑟尔这样评论道:“普里莫·莱维在40年后死于奥斯威辛。”